檳城打鎗埔 跳樓勝地鬼話連篇

70年代,正好遇上大马经济不景,当时刚入伙的打枪埔组屋可是这附近唯一的组屋,因此常有失意人来此自杀,使打枪埔成为槟州的“跳楼胜地”。

居民龚郁堂说,当时跳楼事件频频发生,组屋又靠近坟场,再加上传说纷纷,70年代的打枪埔组屋居民可说是怕撞鬼更甚于强盗窃贼。

“一旦有人跳楼,当天晚上的那座组屋肯定是静悄悄的,因为居民都不敢随便出来,就连街上的行人也跟着减少。”

其中有几座组屋是面对着空旷的地方,风势特强。尤其在年尾刮风的日子,常常一阵大风吹过,屋子的通风口就发出咻咻咻的声音,门也会隐隐作动,发出响声,当时这声音也吓得不少胆小的人急忙搬迁。

他说,在70年代,许多人面对经济压力,无法克服者即选择了结生命,令不少胆小的住户吓得举家搬迁;有者则因无法缴付房租而被迫搬迁。

幻觉见冰箱挡路

“后来,市区兴建了红灯角17层组屋,一些人即转到这个新组屋自杀。80年代经济好转,打枪埔组屋的跳楼事件才开始减少。不过,居民也早已对跳楼事件见怪不怪了。”

说到令居民毛骨悚然的灵异故事,打枪埔老居民李美贞(66岁)说,早在70至80年代,她就曾听说有外地人晚上到打枪埔组屋找人时,发现有小冰箱挡道,只好半跳半跨地越过去,殊料在越过去后回头一看,走道上却是空无一物,顿时把他吓得三魂不见了七魄。

“我也曾听人说过,在第一和第二座组屋比较可能遇见'脏东西´,因为那两座组屋有人'养小鬼´。我还听说有人曾因盘子和锅子会自己移动而吓得搬离组屋。”

事实上,许多居民都曾听闻过一些灵异事件,但似乎没人真正亲睹或经历过任何灵异事件,包括李美贞自己。

“其实都住了这么久,我们都已经习惯了啦,没什么好怕的,而且我们也没真的见过什么。早阵子流行放鸟的时候,很多居民傍晚的时候还带着自家的鸟到坟场那边去放,顺便聊天乘凉。”

发财树助长赌风遭砍

向树膜拜求真字或向树许愿并非罕见事,香港就有一棵很有名的许愿树,吸引许多人前往抛宝牒许愿。

在打枪埔,也曾有过这样一棵“发财树”,还因名气太大而引起槟岛市政局的忧虑,以致三度被当局“瘦身”。

2006年,民间开始流传有一棵很灵验的树,消息传开后,这棵树瞬间窜红变成“发财树”,各地字迷纷纷将红包和“真字”挂在树上许愿,期望自己的“心水字”能为自己带来一笔财富。

据说,这棵生长在靠近打枪埔小贩中心的发财树,原名是“九点香”,马来人称之为“丹绒花”。

这棵发财树的“成名史”有不同的版本。版本一是指有一个手头紧的退休厨师梦到弥勒佛教他祭拜发财树,结果让他发了一笔小横财,助他渡过经济难关,消息传出后,人们纷纷跟风。版本二是1名妇女梦到这棵树会送财,于是,她就在树上挂了一个写满心水号码的红包封,结果她果然中字。

另外还有一个传说是指1名60岁妇女向阿窿借了5000令吉后,因听说发财树很灵而求财,结果连续中了两次奖,让她得以还清债务。

在“言之凿凿”下,字迷蜂拥前往挂红包,最终引来槟市局关注,派员锯掉较矮的树干,并清除掉挂在树上的红包封。

55岁居民骆勉建说,市政局一方面是因为担心此树助长赌风,另一方面是担心居民在树下设立神坛庙宇,遂派人“修理”之。

不过,锯树消息却引起更多人的注意,后来,更有人把“发财树”贴上网,结果新加坡和砂拉越的旅客亦慕名而来。

最后,市局只好祭出法典,指这棵树是属于市政局的“资产”,任何人在树上张贴字条,会被罚款高达2000令吉或坐牢不超过一年。稍后,一些字迷在大英义学园区的交通圈旁小贩档口另找到一棵“发财树”,遂转移阵地到该地许愿求财。

泉水甘甜 登山友装水泡茶

打枪埔组屋旁的山头,清新的空气和宜人的景色,每天吸引不少人登高望远。更难得的是,山上1.5公里处还有清冽可口的泉水潺潺而流,吸引许多人去取水,尤其是讲究水质的茶友。

66岁的李德金时常到这座山健行与友相聚。每回上山,他都不忘备一个空桶装泉水回家泡茶。

虽然他不是打枪埔的居民,但他平均每周都会前来行山四五次的习惯已经维持了约10年。

“山上的泉水比较甘甜。1.5公里的山路不算远啦,大约1个半小时就到了。我的朋友每次都在上面泡茶,我和他们聊到下午才回家。”

上山的入口处在打枪埔大伯公庙旁,往上还可以通往月门5号、升旗山、植物园等地,山上除了有几户人家外,还有私人果园,还有个传说是在战争中被炸毁的教堂遗址。

福建公冢
绿草如茵甚养眼

早期的社会较保守,许多人对屋子面对坟场十分忌讳,加上住之地是闻名的“跳楼胜地”,因此不少住户就连风吹草动也会感到不安。不过,住了这许多年,居民早也已习以为常。

住在拥挤的组屋区里,空旷的坟场反倒为居民带来清新的凉风。在非扫墓的日子里,坟场内野草高长,满满的绿意亦居民的眼睛提供天然的“养份”。

1971年入住打枪埔组屋的老居民李美贞就说,刚搬来的时候,她本意属面向坟场的单位,因为那里的格局是一房一厅,价格较便宜,可惜早已额满,她只好选择二房的单位。

目前她的孩子都到外州发展了,独剩她和丈夫住在打枪埔A座组屋,每天与街坊聊天过日子,日子倒也消遥自在。
Share/Bookmark


Share to Facebook